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政法 | 湖北红安政法系统
—— 传承红色基因 抒写法治新篇章

来源: 民主与法制时报 时间: 2021-05-12 12:41 点击量: 574

记者|田   雄 □程顺英 吴凯 王中正

责编|张晶晶

正文共2445个字,预计阅读需7分钟▼

湖北省红安县是革命老区,近年来,新时代红安政法人,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以责任和担当抒写法治新篇章。

基层法庭发挥前沿阵地作用


今年3月31日,红安县残疾人联合会原会计张某涉嫌挪用公款一案在红安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该县政法系统近200名干警在现场旁听了庭审,“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
多年来,红安县法院干警走进庭审现场接受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已成常态。同时,该院立足红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廉政文化与审判文化、党建文化、法治文化融为一体,组织党员干警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通过聆听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传承和弘扬革命老区的革命精神,努力提升审判质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红安法院下辖8个基层人民法庭,各法庭都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七里坪人民法庭传承“七里坪革命法庭”的红色基因,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七里坪法庭采用定点巡回审判和流动巡回审判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分别在天台山风景管理区管理处、火连畈茶场、七里坪镇设立巡回审判点,定期到巡回点受理案件、接受咨询、开展法律宣传。同时,该庭还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偏远乡村,就地受理,就地开庭,就地解决纠纷,就地进行法治宣传。
杏花人民法庭探索出了基层法院诉源治理的“杏花经验”。该法庭主动融于社区、乡村,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辖区党员干部、综治调解员基层矛盾化解能力,将司法服务嵌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平台,引导各村居组织拧成一股劲,及时排查矛盾隐患。“我们努力将常发、多发矛盾纠纷预防在街道、社区和乡村,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群众的诉累,还大大节约了司法成本,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该法庭相关负责人说。
红安法院各基层法庭充分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形成了源头掌握、风险预警的格局,从而因势利导,为人民群众提供各项法律服务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法治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执法体现“红安温度”


“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在办理涉企案件中,精准把握执法力度和温度,最大限度减少执法过程中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红安县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该院在多举措推进司法救助工作帮扶受助群众、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将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为此,该院于今年1月29日在红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了“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法律监督工作办公室”,“零距离”服务企业。截至目前,该办公室累计服务企业28家,依法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营造出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与此同时,红安检察院还多次开展“法治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检察院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实实在在把“检察温度”送进企业。不久前,驻企干警获悉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为拓展公司业务常常要到省内外出差,身为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必须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定,有时请销假手续没有及时批下来,事先约定的业务洽谈不得不延迟或取消,对公司发展影响很大。为此,该院检察官立即启动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工作,向社区矫正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据社区矫正法相关规定简化请销假审批程序和方式,得到了社区矫正部门的采纳。
不仅“检察温度”在红安处处体现,“公安温度”也让红安群众切实增强了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红安县公安局已完成全县119个村(社区)“一村一辅警”选聘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一村一辅警”全覆盖;为了执法质量提档升级,县公安局完善了从接处警到案件办理“全闭环”的执法审判监督机制,各执法单位执法质量实行“一月一评比”“一月一排名”。值得一提的是,该局法治大队民警张志勇开发的“办案宝典App”和法律电子书阅读软件,为基层办案民警提供了法律指引。
“我们坚持以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思想,创新举措,及时回应群众对司法的关切。与此同时,也要创造并优化营商环境,为红安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红安县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六大体系”建设助推平安工作

始于2016年的红安“铜锣联防”社会治安大防控工作模式,起到了防控风险、调解矛盾、帮扶群众、宣传法治、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该举措经过5年的探索,实现了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预防、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的转变,形成了全县上下人人抓平安的浓郁氛围。
“铜锣联防”的常态化开展,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维护社会治安和平安稳定的信心,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并自觉加入到铜锣联防队伍中来。
2020年,红安县在“铜锣联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了“铜锣联防+”模式,开展了“铜锣联防+疫情防控”“铜锣联防+法治宣传”“铜锣联防+交通整治”“铜锣联防+矛盾化解”等模式。在“铜锣联防+法治宣传”中,以各政法单位、法学会、法学法律工作者为骨干,联合巡逻队员赴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铜锣联防+专项治理”中,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结合社情民情、执法职能,开展疫情防控、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社区禁毒、河道采砂等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红安将“六大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比如,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红安法院打通了为民快速解决纠纷的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在诉讼服务中心引入诉前调解机制,选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负责诉前调解工作;邀请律师调解等力量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前委派调解;选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设立速裁团队,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诉讼前端,实现了案结事了。
而于2020年9月9日建成并面向群众开放的红安县人民调解中心,则实现了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法学会及其他社会机构调解工作的无缝对接。截至今年4月30日,共接待来人来访2462人次,处理各类法律事务1035件。“半年来,我们实现了一窗办理、一条龙处理、一门受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从而实现了矛盾纠纷见之于早、防之于小、解决在萌芽状态的目标。”红安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