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法治故事,“零距离”接受法治熏陶、“沉浸式”体验红色法治文化……让“法治”的种子在参观者心中生根发芽,真正让红色旧址“活”起来。
“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依法办事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必须有法可依;其二,有法必依。”
这段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的讲话节录,出现在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法治公园。
这座红色法治公园,由红安县人民法院占店人民法庭与程河村委会共同开发建设。
法治公园内,有一座“尚法亭”,一副对联阐释着意义:公正司法,守卫公平正义;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
程河村法治公园,是近年来红安县筑强“法”阵地的具体作为之一,与电视剧《亮剑》原型王近山故居的亮剑广场交相辉映,成为红安又一个普法新阵地。
近年来,红安县以董必武纪念馆为基点,将董必武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成省级法治文化标杆阵地,在各机关单位建设一批法治文化亮点阵地、在各乡镇建设一批法治文化特色阵地、在各村(社区)建设一批与美丽乡村融为一体的乡村法治文化元素阵地,从而形成以红色为基准、以法治为架构的多元化法治文化阵地集群。
目前,红安县已完成40多个村级法治阵地,完成10个民主法治示范点的提档升级,其中觅儿寺镇柏术岗村、八里湾镇小金山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越来越多的红色法治文化阵地,让红色法治文化主旋律在红安这片红色土地上持续奏响。
坐第一排,拍照又拍视频。这位表现积极、特别认真“听讲”的妇女,让宣讲人、占店人民法庭庭长文娇“倍感压力”。宣讲一结束,这名妇女又跑上台,向文娇请教家庭婚姻方面的具体问题。
这样的场景,让文娇更深切地体会到“走出法庭、融入治理”的必要性。
文娇仍然记得,县法院当初开会部署要求法官特别是人民法庭法官走出去“办案”时,自己心里直犯“嘀咕”:一天到晚,这么多案件,谁来办?
如今,越来越多的场景,让文娇意识到:走出法庭,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办案”——“群众不是到了法庭,才知道‘法’”。
地处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故乡,占店人民法庭赓续李先念调解婚姻纠纷的红色法治故事,积极打造“家事纠纷案件专业审判庭”,以“妇女维家”“共享法庭”“心灵驿站”等为依托,形成多方合力化解家事纠纷工作法。
占店人民法庭还与程河村创新开展“法治观影”特色普法活动。
“这周边有1所小学、2所幼儿园,家长们接孩子时,可以在此落脚,趁等待放学的间隙,学学‘法’。”程河村委会副主任梅勇说。
如今,红安县法院不仅新增4个巡回审判点服务偏远乡镇、设置10个“法官工作角”入驻乡镇综治中心,还坚持“静态渲染+动态普法”相结合,立足全县丰富的红色法治资源,将革命先辈故事、红色法治案例等内容“嵌入”村民广场、文化长廊等场合,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文化熏陶。
“法治很‘大’,‘大’到事关国家兴衰;法治很‘小’,‘小’到触及柴米油盐。我们将继续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研究,让法治照进每个人心中,成为信仰;更融入日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湖北省委委员,红安县委书记、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主任刘堂军说。
《法治日报》是中央政法委机关报,党在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法治日报》于1980年8月1日创刊,当时报名是《中国法制报》。1988年1月1日,《中国法制报》更名为《法制日报》。2020年8月1日,《法制日报》更名为《法治日报》。目前,《法治日报》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法治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