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之间,本是最温暖、坚实的依靠,因何原因姑侄二人对簿公堂?近日,红安县人民法院永河法庭在永佳河镇西张元村村委会巡回审理了一起姑侄间的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纠纷。
原、被告系姑侄关系。2024年7月,原告的母亲去世,在白事处理过程中,原告与侄子因守夜之事发生了争执,后矛盾升级为肢体冲突,原告在冲突中受伤。因双方未能在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原告一纸诉状将侄子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赔偿相关医疗费用。
查看资料后,承办法官发现,该案的基本事实不难厘清,但是一纸判决会让姑侄之间的“亲情裂痕”愈加扩大,如何在公正审理之外让双方亲情归位,成为了承办法官的“心头大事”。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法官随即联系了人民陪审员、村干部及原被告亲属到村委会,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审理该案。

庭审过程中,姑侄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从冲突本身说到陈年往事,各说各理。承办法官充分听取双方意见,仔细从中厘清矛盾焦点,在明确双方诉求后,采取“背靠背”调解的方式,从亲情的角度出发,分别与双方讲明法理、讲清事理、讲通情理,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珍视亲情。
“你们说的对,我作为小辈不应该跟长辈动手,她受伤后我也没有主动探望、赔偿,确实是不该,现在当着大家的面,真心向姑姑道歉。”
“我当时也是因为老人去世,心里难受才起的冲突,现在也就是想争口气、说个理,难不成还真跟小辈计较?我也愿意和解。”
在法官、陪审员及村干部的耐心调解下,亲情最终战胜分歧,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就医药费金额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庭将赔偿款项给付到位,矛盾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姑侄双方之间的“情感裂痕”也在逐渐修复。
从“坐堂办案”到“出诊把脉”,法官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永河法庭将持续深化“如我在诉”司法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巡回审判思路、延伸司法触角,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将法治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